博客來:https://www.books.com.tw/products/0010284638?sloc=main
海水正藍,買了才知道原來家裡本來就有。
整本書是七篇獨立故事組成,若硬要說它有一個主題,那大概就是『錯過』了吧!
在小說的構案和手法上,同為書名的《海水正藍》也許是最完整,技巧也最多的(相對篇幅也比較長)。但真要問我最喜歡那一篇,那應該會是《黃道吉日》吧。
二篇連續看下來,忽然理解情節與技藝也許能勾起一個過去、撼動一個人的情緒。但只有角色才能毫無生息地走進人們的靈魂裡,久久不散。
不過也許這只是因為我一向偏愛那種『當我笑若燦花時,你是否能看見我早已碎如花瓣』的畫面。也因此女主角的那些故作堅強,都能切確地打動到我。
但再仔細想想,從更宏觀的角度來看,《黃道吉日》和《儼然記》其實都在這本書裡占據了某種位置上的優勢,在一本情緒張力極強的幾篇故事中,相對平和的這二篇故事,除了讓讀者能略微喘口氣外,也讓它們自身淡淡的哀傷更顯得餘韻不絕。
雖然看完後,細細回想,感覺上還是有一些邏輯細節沒有交待得很好,或有些手法顯得過於匠氣,但這也許只是時代背景的因素吧!畢竟書的年紀比我還大。而且看小說,最重要的是在看完的當下,能在情感或思考上得到滿足,明顯這本書是能讓讀者有這種感受的。
雖然不是每個故事我都能說得上是喜歡或不喜歡,但確實覺得每個角色都有走入人心的靈動。
其實就和繪畫一樣,畫師會須要籍由練習自畫像來補捉神情與內心情感的聯結,以達到畫能傳神的境界。寫作更是如此,所有的角色其實都是從作者內心拆解下來的一小部分人性,然後將他放大後,投放到故事背景當中。因此可以說,作者所寫出的每一個角色,其實都是作者心智的一部分。
看著書中各個角色都能有如此鮮明,可又如此迥然不同的個性,這除了讓我驚嘆於作者對人物刻畫的功力外,也讓這本書成為了一本──我看完書後難得會對作者本人產生好奇的書籍。